EP13 / 「原來,我被性騷擾了」這次不只是妹子?大叔也有份?

這是一場關於性騷擾的深度對談,但不同於一般的討論,這次不僅聚焦於女性的經驗,男性的遭遇也被攤在陽光下。在這集中,兩位主持人大叔與妹子從自身經歷出發,討論社會對性騷擾的刻板印象、被害者的心理狀態、甚至是那些「越想越不對勁」的案例。

「一群女生調戲你,不是該覺得爽嗎?結果沒有,完全不爽。」
「你當下有不舒服嗎?」
「沒有很不舒服,但回頭想,真的越想越不對勁……」

這是一場關於性騷擾的深度對談,但不同於一般的討論,這次不僅聚焦於女性的經驗,男性的遭遇也被攤在陽光下。在這集中,兩位主持人大叔與妹子從自身經歷出發,討論社會對性騷擾的刻板印象、被害者的心理狀態、甚至是那些「越想越不對勁」的案例。

當性騷擾不再只是「女生的問題」,而是每個人都可能經歷的陰影,這個話題變得更加值得深思。

🔴 1. 「男生怎麼可能被性騷擾?」——這句話超危險!

許多人認為性騷擾是女性專屬的困擾,但事實上,男性也會遇到類似的狀況,卻往往不敢說出口。
大叔分享了自己在職場上的親身經歷——因為穿了一條開洞的牛仔褲,結果成了女性同事們開玩笑的對象。從一開始的調侃,到同事直接動手撥開他的手、甚至試圖「偷看」,這一切讓他愈發不適。

雖然當下大叔笑笑帶過,但回頭想,他發現這正是性騷擾:「當下說不出來,但真的不舒服。」
這也讓他開始反思:如果是女性遇到這種狀況,大家會怎麼看待?為什麼當性騷擾發生在男性身上,社會卻認為「沒什麼大不了」?


🔵 2. 「被調戲不是該覺得爽嗎?」——錯!性騷擾與長相無關

這集最經典的一句話:「人醜性騷擾,人帥金城武?」
很多人會用這種標籤來判斷性騷擾,但主持人們點出重點:性騷擾的關鍵從來不是對方長得好不好看,而是「你的感受」。

妹子分享了一個案例:以前她高中時在書局,被一個長相斯文的三十歲男生偷看裙底,更誇張的是他是以「臥佛姿勢」偷看,來來往往這麼多人也沒人提醒她。後來他回學校分享時,才發現他是慣犯,然後大家相傳他是竹科工程師。但無論如何,這都是讓人噁心的性騷擾,社會不該用「帥就沒關係,醜就有罪」的標準來決定一個行為是否合理。


🟡 3. 「這只是不小心碰到吧?」——當你開始合理化性騷擾

妹子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概念:「蕩婦羞辱」。
這指的是當受害者控訴性騷擾時,社會往往會反過來檢討受害者:「誰叫你穿那麼少?」、「誰叫你露內褲?」

這種思維的可怕之處在於,它讓受害者開始自我懷疑,甚至覺得「錯的是自己」。
大叔也意識到,他在遭遇職場性騷擾後,第一反應竟然是「以後不穿這條褲子了」,而不是反思同事的行為是否不妥。這種無意識的自責,正是社會長期塑造的錯誤觀念。


🟢 4. 「性騷擾不會發生在我身上」——其實你可能只是沒發現

有時候,我們以為自己沒遇過性騷擾,但其實只是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。
妹子分享了一個震驚的案例——她的一位親戚,結婚後發現老公在家中廁所安裝了針孔攝影機,偷拍所有來家中上廁所的女性!

這種行為已經嚴重侵害隱私權,卻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,而當事人往往不願意或不敢揭發。
性騷擾不是一瞬間的「不舒服」,而是可能成為長久的陰影。


🟠 5. 「為什麼受害者不馬上說出口?」

很多人質疑:「如果真的被性騷擾,為什麼不當場反應?」
但當大叔親身經歷後,他才真正體會到——當下的震驚、困惑、害怕,讓人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反應。

妹子強調,許多性騷擾受害者都是「越想越不對勁」,甚至是好幾年後才意識到當時的不適感。
這也是為什麼社會應該多給受害者時間與空間,而不是逼迫他們「第一時間」站出來。


🟣 6. 「該怎麼避免讓別人覺得被騷擾?」——合意互動很重要

這集也提到了許多男性自保的技巧,例如:

  • 在捷運上刻意「紳士手」,把四肢伸直,像木乃伊一樣,避免被誤會
  • 與異性講話時,維持適當距離,並確認對方的舒適度
  • 如果需要近距離交流,先詢問對方是否可以

這些看似細微的舉動,其實就是尊重對方身體界線的表現。
「合意互動」應該是我們的標準,而不是事後才來討論「對方是不是太敏感」。


🟤 7. 「這個社會該怎麼改變?」

節目最後,大叔與妹子都強調了一個觀念:「不要讓加害者繼續得逞!」
性騷擾的文化之所以難以改變,是因為許多受害者選擇沉默,而旁觀者則選擇視而不見。

如果我們願意站出來說話,讓更多人理解性騷擾的本質,這個社會才有機會變得更好。
妹子最後說了一句話:「你今天的好,不是別人性騷擾你的理由!」這句話值得每個人記住。


💡 結論:性騷擾不分性別,讓我們一起改變

性騷擾不是「小題大作」,更不是「女生的專屬問題」。它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狀況,而我們該做的,不是質疑受害者,而是改變這個社會的氛圍。

如果你有類似的經歷,請勇敢說出來。讓我們一起努力,讓這個世界更安全、更尊重每個人的界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