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P15 / 你算老幾?爸媽大小眼、重男輕女、親內霸凌攏總來

在家庭中,你的排行決定了你在家中的角色。是長子長女,肩負著責任?是老二,夾在中間沒人注意?還是老么,備受寵愛又不被期待?這些順位不只是名義上的稱號,更影響了成長經歷、人際關係,甚至對人生的態度。

在家庭中,你的排行決定了你在家中的角色。是長子長女,肩負著責任?是老二,夾在中間沒人注意?還是老么,備受寵愛又不被期待?這些順位不只是名義上的稱號,更影響了成長經歷、人際關係,甚至對人生的態度。在這一集《只有立場沒有是非》中,兩位主持人從個人經驗出發,深入剖析家庭排序帶來的影響,並幽默地點破華人社會根深蒂固的「大小眼」現象。

🔥 長女的宿命:責任最大,壓力最重

在傳統家庭中,長女通常被賦予「小媽媽」的角色,無論是照顧弟妹、幫忙家務,甚至是放棄自己的機會,成就弟弟的未來。

妹子分享,自己來自一個傳統的大家族,父親是長子、爺爺也是長子,結果這一代傳到她時,變成了「絕子失傳」,因為她和妹妹們全都是女生。這讓家族中的長輩非常失望,甚至不斷用「如果是男生就好了」的方式來暗示她的「遺憾」。

最誇張的是,她的家人甚至用一個荒謬的故事來安慰自己:「其實妳小時候是有雞雞的,只是因為貪玩掉在路上了。」這種說法讓人哭笑不得,但卻真實反映出許多傳統家庭對於生男生女的態度——只要是兒子,哪怕他不是,也要「假裝」他是。

即使到了成年,長女仍然無法擺脫這種角色。例如,妹子提到,每當母親在母親節收到禮物時,總會喃喃自語地說:「大家都說養兒子好,我自己覺得養女兒比較好。」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像是對女兒的肯定,但背後其實帶著一種自我安慰的意味,暗示著她其實也曾渴望過有個兒子。

大叔則分享,自己的大姐因為是家族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,背負著極高的期望,卻也因此與家人的關係產生距離。而當長子長女無法承受這些壓力時,父母的期待就會轉嫁到下一位孩子身上,形成一種「傳承」。

長女的兩難:

  • 必須承擔父母與家族的期待,卻無法選擇自己真正想走的路。
  • 如果無法達成父母的期待,容易產生內疚與自責,甚至發展成反社會行為。
  • 即使成年後,父母仍然視長女為家庭的核心,期待她照顧家人、承擔更多義務。

👑 長子的使命:責任感與壓力並存

相較於長女,長子在傳統家庭中的地位通常更為穩固,但同樣背負著龐大的壓力。

大叔分享,自己身為家中最小的孩子,但因為家族傳統,他其實擁有「長子的身份」。這意味著,他不僅要承擔家族的責任,甚至在父母年老時,還得站在最前面處理所有事務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家族喪禮與醫療決策

長子的責任:

  1. 家族喪禮的「領頭羊」: 在家族長輩過世時,長子通常是第一個站出來的那個人,負責所有儀式安排。大叔說,當自己在喪禮中走到最前面的那一刻,他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已經「長大了」。
  2. 醫療決策的「冷靜者」: 家人住院或手術時,長子通常也是那個能夠冷靜思考、做決定的人。大叔回憶,當外公生病時,親戚們忙著吵架,卻沒有人能夠真正與醫生溝通,這時候他才發現自己身為長子的責任重大。

長子的心理壓力:

  • 父母的期望永遠不會結束,即使長大成人,仍會覺得自己背負著家庭的責任。
  • 為了符合父母期待,可能會過度壓抑自己,不敢犯錯,也不敢輕易做選擇。
  • 在家庭中扮演「理性角色」,但內心可能比任何人都渴望自由。

⚖️ 老二的悲劇:最容易被忽視

如果說長子與長女是家族的頂樑柱,老么是備受寵愛的小太陽,那麼老二就是最無奈的存在——不上不下,沒有話語權,也無法獲得特殊待遇。

大叔提到,自己的二姐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。她既不能像大姐那樣叛逆,又不能像他這樣享受「長子紅利」,所以成長過程中一直感到自己「沒有定位」。

妹子則補充,她的妹妹也有類似的問題,總是在父母與手足之間扮演「翻譯機」的角色,負責傳達家長的意志,成為家庭內部的「夾心餅乾」。

老二的處境:

  • 既無法像老大享有特權,也無法像老么受寵,往往是被忽略的存在。
  • 容易因為父母與手足的比較而缺乏自信,在成長過程中倍感壓力。
  • 容易成為家族內部的「和事佬」,但內心卻可能極度不滿這種角色。

大叔甚至提出了一個瘋狂的構想:「成立老二股份有限公司!」 專門僱用排行老二的員工,因為他們天生習慣妥協、在意他人感受,是最適合職場合作的一群人。


🎭 老么的光環與孤獨

許多人認為老么是家中的「開心果」,享有最多寵愛,卻忽略了老么往往會面臨極端的成長環境。要嘛是最叛逆,要嘛是最乖巧,因為他們的成長空間通常受到前面手足的影響。

妹子觀察,很多家庭最後留在家裡陪父母的,往往是老么。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孝順,而是因為其他手足都找到了自己的路,最後的責任才會落在老么身上。

妹子分享了一個驚人的家庭故事——她最小的妹妹其實曾被送去給親戚當養女,直到親戚自己有了小孩才又被送回來。而這件事,母親從來沒有向家中的其他孩子解釋,導致她長大後才慢慢拼湊出這段家族歷史。這也導致她跟最小的妹妹間始終有隔閡,但如果站在小妹立場,可能只會覺得悲哀而已。

老么的兩極特質:

  • 最無拘無束,敢於冒險,容易發展出強烈的人格魅力。
  • 可能成為家庭中最反叛的人,因為不想活在兄姊的影子之下。
  • 成年後,往往是最後留在家中陪伴父母的那個人,承擔更多情感責任。

💡 家庭順位之外,父母該怎麼做?

節目最後,大叔分享了一個感人的故事——「真正好的父母,會讓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是最被愛的那一個。」 這是一位長輩的經驗,他的四個孩子在父親過世後,被問到:「你覺得父親最愛誰?」結果所有人都回答:「最愛我。」

這就是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,讓孩子無論排行如何,都能感受到平等的愛與尊重。因為,父母的愛,不應該因為排行、性別或社會價值觀而有所區別。


🔮 給未來父母的建議:別讓孩子覺得不公平

這集節目最後,大叔與妹子討論了自己對父母的看法。妹子認為,作為長女,她常常目睹父母在養育第一個孩子時犯錯,因此她未來會努力避免重蹈覆轍。而大叔則希望,如果有來生,他的孩子能夠願意再當他的孩子,代表他在這一生中已經盡力做到最好。

這也許是所有父母應該追求的目標——讓每個孩子都能夠覺得自己是「最被愛的那一個」。